
書法給了趙術經一個甯靜的空間。
譚淼文攝
“漢字是古老的文字,蘊含著天道。作書能養氣,也能助氣,書法之道亦是天道。”這是山東煙台龍口市局(營銷部)退休幹部趙術經時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。
3月的龍口春風和煦。來到趙術經家中,墨香撲鼻,從小篆到魏碑,從草書到行書,各種字體盡收眼底。
心动——源于那份熱爱
“我沒上過大學,續修族譜的5年讓我認識到了知識的重要性,加上自己年輕時又喜歡書法,求知欲迅速膨脹起來,退休後毅然選擇了與筆墨爲伴。”談及退休後苦心鑽研書法的原因,趙術經說道。
退休之前,趙術經便對書法情有獨鍾,閑來會練習硬筆書法,逛雜貨市場也會收集各式各樣的毛筆字帖。但由于工作繁忙,趙術經始終沒有時間靜下心來仔細鑽研。退休後,他進入老年大學開始認真學習書法。
趙術經告訴筆者:“小篆那優美的行態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。學篆,要先識篆。”
小篆是趙術經最鍾愛的字體,出現于秦朝,年代久遠,字體與現代文字差別較大。作爲初學者,當時65歲的趙術經有些退縮。但在家人的鼓勵下,他選擇了堅持。“雖然困難,但看到小篆優美的形態,自己還是沒能抵擋住它的‘誘惑’。”趙術經笑著說。
說著,趙術經打開一個衣櫃,向筆者介紹道:“這裏面全是我學習之初臨摹過的字帖,每隔一段時間我便會拿出來對比一下,激勵自己不斷進步。”
在書法中,趙術經感受到了安靜與平和。“我的家裏處處都散發著墨香,聞過便會沁人心脾,再配上一杯濃茶,沈澱感油然而生。”
書法給了自己一個甯靜的空間,這是趙術經向往的一種狀態。

行動——信念激勵前行
課堂上學習,私下裏拜師,參觀書畫展……趙術經就像一塊蓄電池,急切地吸收能量。
“學習之初我簡單地認爲,寫小篆就是橫和豎加圓圈,卻忽視了要筆筆中鋒,筆筆逆鋒。如果把寫行書的習慣帶進來,就寫不出小篆的渾厚、圓勁和挺拔。”談起初學時的困難,趙術經一再強調無論做什麽事情,困難並不可怕,怕的是懶惰。帶著一種不服氣、不服輸的精神,趙術經開始鑽研篆書字典、字帖,認真地讀帖、臨帖,就是外出也會把字帖帶在身邊,抽空便看上幾眼。
“碑帖是曆代書法家的經典之作,必須認真臨寫,學其真谛,這一關繞不得。”趙術經認真地說。
除了上課時間和每日常規的練習時間,趙術經還經常到雜貨攤、書店、文房四寶齋等地方“淘寶”。一次到大連探親時,趙術經去了當地的書店、雜貨攤“淘寶”。這一次,他偶然發現了湖南美術出版社出版的《清人篆書三種》,爲鄧石如、吳讓之、趙之謙的篆書所傾倒,立刻買下。“這本書對于研習篆書的人來說可謂‘至寶’。如今,我每天都會拿出此書仔細研讀,臨摹了一遍又一遍,收獲頗豐。”趙術經笑著說。
“多向書法大家請教也是寫好書法的關鍵。”被問及除了臨摹、練習外,還有沒有寫好書法的竅門時,趙術經回憶道。趙術經對當代篆書名家張永明的作品十分欣賞,一直想當面接受他的指點。2012年,他幾經波折在北京見到了張永明。張永明不但點評了趙術經的作品,還現場寫了“篆法周秦”四個字贈與他,這讓趙術經備受鼓舞,更堅定了他寫好篆書的信心。
平時坐車時,他會用手在腿上寫幾下,反複琢磨字體的結構、筆畫的走勢。就是晚上躺在床上他也會“複習”一通。“做事情就要‘臉皮厚’,不怕別人‘說三道四’,敢于把自己寫的東西拿給周圍人看。就像我寫字,只要敢于‘亮相’,就可以聽到批評意見,便于提高書法水平。”在趙術經看來,練習書法,只要锲而不舍,終會有所收獲。

情動——付出方有所成
自2002年退休,趙術經已專注筆墨近14年。通過勤學苦練,他的書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。
几年下来,赵术经获得了龙口市书协临帖书法展优秀奖,《中国老年》杂志社、老年书画研究院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书画大展优秀奖……2013年,他参加了龙口市老年大学国画班和北京中韩书画家联谊会。除了这些,赵术经还发起了“雅昌”、“書畫家園”等书画网络交流活动,并参加了首届“云峰奖”全国书法作品展和首届“养生文登 墨香齐鲁”杯全省书法篆刻大奖赛的观展学习。在这些活动中,赵术经与其他书法爱好者分享了经验,增进了友谊。
“你看,這是我開通的‘老書童之家’書法博客。每當寫好一幅書法作品,我就會用數碼相機拍下來上傳到博客上,與書法愛好者一起交流。”趙術經在電腦上熟練操作,向筆者介紹他的博客。
老年大學書畫班畢業後,趙術經和部分書法愛好者共同組建了藍天書畫院,定期組織集會,舉辦書畫展覽,爲更多的書畫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。
“有了書法的陪伴,我真正體會到了‘老有所學、老有所樂’。”在書法世界裏,趙術經充實著,快樂著。
發表評論 评论 (19 個評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