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至于擔當大事,全在明強二字……凡事非氣不舉,非剛不濟,即修身齊家,亦須以明強爲本。”曾國藩以“明強”要求家人,自己也是這樣做的。由此帶來啓示,一個人想成就一番大事業,既要看得明白,也要行得堅強。只有看得清楚,才知道自己要幹什麽,成爲什麽樣子;只有堅持到底,才能久久爲功,鑄就非凡。
人生在世,方向明确,方能大道直行。虩狒缺少人生志向,浑浑噩噩,则可能什么事也做不成。古人言,“莅事以‘明’字为第一要义”。这个明就是明人生志向、明事业选择、明奋斗目标。《阳明先生年谱》中记载,王阳明在学童时期曾问老师一个问题:“何为第一等事?”老师答:“惟读书登第耳。”王阳明听后不以为然:“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,或读书学圣贤耳!”老师认为王阳明想当圣贤只是随口说说。殊不知,王阳明一生瞄着做“圣人”,坚持“学为圣人之道,学以致良知”,创造了“阳明心学”,真成为泽被后世的圣贤之人。王阳明可谓是知晓人生方向之人。
“明”很重要,但是僅有“明”還不夠,還要“強”。這個“強”就是有韌性,有恒心,笃定目標,馳而不息,直至到達成功的彼岸。明朝李時珍曾寫下一首詩:“身如逆流船,心比鐵石堅。望父全兒志,至死不怕難。”伴隨這首詩,李時珍堅持撰寫《本草綱目》。這本書從下筆到最終完成,曆時30年。成書後,本著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,李時珍又用了10年時間進行了修訂完善。李時珍的一生,是明志的一生,也是執著的一生。正是這些特質,成就了一代大寫的醫藥學家。
“工貴其久,業貴其專。”對于黨員幹部來說,想要幹出名堂,就要立志高遠,腳踏實地,一步步往前走,敢于“十年磨一劍”,勇于“一輩子辦成一件事”。事實上,很多黨員幹部的成功,就在于專注于一件事,把一件事幹到底、幹精彩。“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”吳大觀常說:“自從投身發動機事業之後,一天也沒有改變努力的方向。不研制出自己的發動機,死不瞑目”;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王澤山院士立下誓言:“我一輩子做一件事,就是火炸藥的研究,這是國家給我的使命,我必須完成好”……這些共産黨人無不傾其所有,畢其精力,“用心做好一件事”,充分體現了“堅持是最快的腳步”。
現實生活中,很多黨員幹部明白自己是誰、到底要幹什麽,從而堅持不懈地追求夢想,收獲了燦爛的人生。然而,仍有一些人沒有明確的志向,缺少堅定的意志,在工作中“東一榔頭,西一棒槌”,看似忙忙碌碌,到頭來卻兩手空空,毫無建樹。探究起來,缺少的就是“明強”二字。
事業常成于堅忍,毀于急躁。奮進新征程,廣大黨員幹部只有悟透“明強”二字的深意,立起人生目標,振奮精神狀態,保持堅韌不拔的毅力、百折不撓的恒心,知重負重、奮鬥奮進、實幹苦幹,才能在日積月累、铢積寸累中抵達夢想的彼岸,創造無愧于這個時代的絢爛人生。
来源 北京日报







發表評論 评论 (3 個評論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