顧颉剛:古物陳列所書畫憶錄

西滢先生來信急索文藝的稿子,我近日實在沒有作文的功夫,這怎麽辦呢!篇翻舊稿,大都沒有完篇,要完篇亦非一二日內所可急就。末了,找得了這一篇東西。這篇既名爲"憶"當然沒有所謂完不完,所以就取此塞責。
我的父親極喜收藏書畫;光複那一年,從安慶帶回來的卷軸很不少。我飽覽之下,使我在讀書如遊山以外又開了一個新境界。此後,我父繼續在南京,蘇州,杭州收集,買了下來都交我保管。我雖不是一個藝術家,能分析的批評它們在藝術上的價值,但這渾然的美感竟把我深深的陶醉了。
我的興致是極高的,一件事情不幹則已,既幹則必竭盡我的力量做去。自從書畫成了我的癖好之後,我常到人家去要求看名人的真迹,或到書鋪子裏翻看新出的印本,自己駐買些書畫家的傳記和評論藝術的書,考查他們的相承的統系和不同的派別。
經了五六年的陶冶,雖是無人指點,也覺別有會心。當北京大學初辦畫法研究會時,曾買了許多珂羅版印的畫冊畫片;我以會外人替他們編成一冊很詳細的目錄,自以爲分類部次甚有法度。但這本目錄沒有印出,我自己也沒有存稿,甚爲可惜。
民國六年十月,偶陪了戚長遊三殿。順道到古物陳列所參觀。陳列所有兩部分,文華殿裏是書畫,武英殿裏是古代的彜器和宋以來的各種工藝品。我們進文華殿時,頓使我受一大刺戟。
這裏邊真有許多好東西,尤其是宋代的院體畫和明代的文人畫,精妍秀逸之氣樸人眉宇。把以前所見的一比,就顯出我家收藏的粗陋,而珂羅版印本也已失了神采。
我抑不住的喜悅,把我的心花也怒放了!我正想在筆記冊上把極心賞的幾幀的名目鈔了出來,不幸瞥見小屏風上寫著的參觀規則是禁止撮影和筆記的,警察又很很的跟隨,使我在懷中摸著了筆記冊而不敢取出。
退一步吧,想每幀多看上幾眼,而同遊的人又沒有我的興致,他們只是匆匆一走,我也只得隨著出來。歸後把記得的寫出,約有三四十件,戚長誇獎我的好記性。我道:"看了二百幀只記得三四十幀,這算什麽好記性呢!看我明天再去,把所有的盡記了出來!"
那時我住在北大西齊,明天早起,就在對面的小飯館裏吃了一頓飽飽朝飯。上午九點,陳列所初開門時,我就進去了。這次一人獨看,看的時間由得我隨意伸縮。每逢到一幅心愛的,就立上十分二十分鍾,對著它端相。直相到下午三點許才出來,陳列所已快關門了。這次的成績可真不少,連同上一天所記的共得一百八十余件,所差的不過十分之一了。此後又于七年四月,九年三月進去兩回,續補了六十余件(陳列的東西時有更換,故溢出二百件之後)。
自九年夏間畢業以來,自己的督促和人家的責望逼得我沒有閑暇,連自己家裏的書畫也很不容易抽出時間去展看。這次到京已有十五個月,竟不曾到過文華殿一回,正似京師圖書館爲我最愛到的一處地方,但在這時期之中還沒有去過一樣。
這篇東西,曾有友人要我寫清,刊入報紙。我總想把記載清宮書畫的《佩文齋書畫譜》,《石渠寶笈》,《秘殿珠琳》等書取來勘校一過,再行寫正,所以沒有應允。但至今已有九年,還未校過一書,這樣蹉蛇下去,說不定終我之生也就不會有這一天,反不如現在發表出來,可以引起其他有興並有暇的人去做我想做的工作,這也是一個道理。所以就在本刊發表。材料出于倉卒的記憶,一定有很多的譌誤,渴望讀者指正。
我對于古物陳列所的辦理上,很有幾處極不滿意。借著發表這文的機會,縷述于下,希望他們能因此而改善。如他們假作癡聾,依然如故,只得希望國民自己起來解決了。古物是全國公有的古物,本來我們太放任了!
第一,古物陳列所的東西不應該守秘密,不許人家攝影及筆記。我們所以要把古物公開,原要使國民得以欣賞,得以研究,而欣賞與研究原非匆匆一看所能了事的。外國的美術館中,不但許人攝影,而且許人坐在那裏臨摹,做長期的工作。這才是正當的辦法。
現在他們不許人家攝影,當可說是爲要得到發賣印片的專利;至于連筆記也禁止,除了說他們守秘密之外,我真想不出有絲毫的理由。但他們只能禁人的筆記而不能禁人的腹記,結果還有我這樣的戆人寫了出來,印在報上,可見要用一手掩盡天下目是不可能的,徒然耗費心機而已。
第二,古物陳列所的東西應當知道是國家的公物,不應當聽讓官僚闊人索取。這句話初看甚覺可笑,但事實是這樣。當袁世凱稱帝時,曾在所中提出許多珍貴的東西送給外國人和他的大臣,藉爲贊成君憲的一種酬報。那時報紙上曾有幾回記載;可惜這些報紙不在手頭,未能鈔出。今把粘在冊上的報紙寫下二則,以見一班:
徐世昌因陸榮廷本屆壽辰,特派武官朱少偉,黃得如赉帶禮物四大木箱,前赴武鳴致送。聞有武英殿中所陳列之大花樽二尊。玉器四具......各物統共值四十萬元。陸榮廷以此等皆屬公物,除將題有上下款之壽屏壽序酌收外,其余珍物已交來使赉還,即日護送出港雲。(八年十月二十日《嶽南新報》)
曆代帝王像及《出警入跸圖》,民國四年雖經陳列一次,爲日無多,即由公府提取。中外人士往往以未曾快睹爲憾。此次因減價期限較長,特由公府提回,暫行懸挂文華,武英,太和各殿,藉餍中外人士之望。燈節後仍須送還,並非永久陳列,幸勿交臂失之!(十一年二月都是《門新報所》登古物陳列所減價廣告)
我們看,古物陳列所的東西,做了總統就可以自由提取,作壽禮送,最高的行政機關也可以自由提取,據爲已有,這是什麽道理?這類的事情,當然隨時都有,聽說只要做了總理總長就有開條提取的權力,不過事情秘密,加以國民的不注意,因此,若無其事而已。
最近在報紙上,又見清室善後委員會中檢理清室檔案,發見清室向陳列所提物的單子。以亡清的皇帝而竟向民國的古物陳列所隨意提取物件,這真是豈有此理!照這樣下去,陳列的東西不要全給闊人提完而後關門嗎!
我們對于此等事,決不能原諒他們的屈于勢力之下而不得不然,因爲他們還不懂什麽叫做古物陳列所,還不懂什麽是民國國家設立的古物陳列所,他們只會恭恭謹謹的做闊人的寶藏外庫的經理者,所以對于國民的參觀只有"訑訑之聲音顔色,距人于千裏之外",他們也正不求我們的原諒呢!
第三,古物陳列所的東西應當編印目錄,克日公布,聽人購買。我們到陳列所所看見的,只有文華武英兩殿及太和殿中零落的幾件;所有藏異物件的庫--鹹安宮寶蘊樓--裏邊究不知存著多少。因爲有好許多東西我們不得看見,即看見的亦因不許撮影和筆記而不久就遺忘,所以由得他們提取而我們無從知覺,即知覺了也不會激起甚深的眷戀。
這真是借公開之名而行秘密之實的一個好方法!所以我們應當要求他們編出目錄:詳加說明,一方面可以供給我們研究的方便,一方面也可以杜絕將來再有提取的事情的發生。這目錄上並應將十余年來被奪的物品名目及奪取人名列入,以便作收回之計。
第四,古物陳列所的東西應當全部攝影精印出售。數年來,武英殿的門口確有幾個玻璃櫃子裝著出售的影印周銅器冊,董香光畫冊,郎世甯等畫片和明信片。但種數的寡少,印刷的粗劣,還沒有一家小店鋪的規模。我們只要把寶蘊留真取來一看,便可知道最俗下的印本也不如此過。
我們平日常說犯著俗氣的是商賈氣,是市儈氣,但市儈商賈印出的書畫片卻還能講究雅致的裝璜,還不致全失書畫本身的美感,古物陳列所印出發賣的算什麽呢?這些模糊失神的東西,我曆次想買而終于沒有買,就爲買了回去,對于我所極賞識的書畫要漸漸的化爲惡感了。
北京城中好的印刷鋪子到底還有,寫字秀氣一點的人也未死絕,何苦專煩下等的印刷鋪去糟蹋古人的名迹,專請寫招牌人去開封面呢!他們如能把所藏的東西精印出來,即使評鑒考證方面未能完備,也未嘗不可運銷京外和國外,做一筆好買賣,來貼補自己的經費。可惜他們枉擔負了保管古物的職責,實際上連商賈的知識還彀不到!
第五,古物陳列所的門票不應賣得這樣貴。現在買進紫禁城(即東華,西華兩門)的票計洋三毛,陳列所每殿一元。廉價期內,每殿減爲五毛,而進紫禁城的票不減。那麽,我們進去一次,平時是二元三毛,廉價期內是一元三毛。在這生計枯窘的時候,定出這樣貴的票價,簡直是拒絕人家的進去。所以進去的人就少極了。本年二月五日,我和我妻到武英殿,拿了一張五元的鈔票叫他們找出四元,他們竟找不出;幸而覓得一張零票,方能買票進去。進去之後,在三小時之內,所見的遊人只有五六個。這尚是陰曆的新年,尚是在廉價期中,而遊人人少竟如此,賣票房就隨著而一寒至此,這便見得他們定了高價的效果了!
其實,東華門到西華門這一條路早已成了闊人通行的道路,馬車僅可以自由通過,挂公署徽章的人坐的人力車也不會受阻擋,這三毛錢的門票原不過留難一般平民罷了。至于太和殿上放了一點東西,借此爲廉價期內不減價的理由,更是拙笨的騙人方法。幾個木刻嵌字的屏風,幾個雕刻盤龍花紋的櫃子,幾個景泰藍的小寶塔,零零散散的放在殿上,沒有一毫統系,也沒有什麽美術意味,並且與太和殿的殿宇是十分的不相稱,這算什麽呢?萬牲園中的暢觀樓須另行買票,本已不通,新近放了一座鳄魚的標本,竟加了三倍的票價,弄得自此以後輕易沒有人進去。
官僚辦事的可笑,大率如此,他們若是不要人家到來,免得許多麻煩,便應取消公開的名義;他們若是要多賺錢,則賺錢自有賺錢的方法,斷不宜一味勒索高價,使仿望而卻步。在這上,又使我歎息他們連商賈的知識也彀不到了!
第六,古物陳列所的經費應當建議增加。在《現代評論》第十一期中,讀到唐有壬先生的《我們對于財政善後的主張》,知道陳列所的經費每月只有一千元。這使我對于他們很起憫憐的同情,對于這些古物也不禁起了恐怖的感覺。我們想,這一種元即使按月拿到,除了發給薪水工金之外,那裏還有余瀝可以及到古物身上;何況在這連欠帶扣的政費之中,一個月能拿得到多少!讓一班生計困苦的人終日對著一大堆的珍貴物品,這是如何的危險!今將兩月前失去東坡墨迹一事的報紙記載鈔錄于下:
古物陳列所文化殿陳設之曆代名家書畫,日前經該所楊所長檢查,失去蘇東坡墨寶三軸。該所長即將陳設科經手人王劉全吉等派人監視。昨日探悉該所自此項竊案查覺後,隨即呈報內務部。內長龔心湛聞之,甚爲震怒,即下一手論,略謂"古物陳列所長呈報失去字畫數件,其中顯有情節,不能以疏忽二字即可卸責。應著限該所所長督同所員,于三日內將原物悉數查獲;否則從嚴罰處"雲雲。......(十四年二月十二日《晨報》)
古物陳列所文化殿失去蘇東坡墨寶三軸。自查覺後,內務部令該所所長楊乃赓于三日內將原物悉數查獲,否則從嚴罰辦各節,前已揭載本報。茲悉該所所長因該項失物雖經多方偵查,尚無著落,積尤成疾,已于昨日病故雲。......(十四年三月三日《晨報》)
這一件事實,固然不能說定它完全因爲經費短少而發生,但經費短少至少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吧。照這個樣子拖延下去,陳列所東西即使不提完,恐怕也要偷完了
我們不許再有徐世昌一般的人把古物奪去送禮,也不忍再有楊乃赓一般的人遭逢了不幸而嚇死,更不願意這些古物成了秘密的東西,使我們出了很貴的票價而僅作匆匆的觀覽,且毫不能知道寶蘊樓的底蘊。我們主張澈底的公開,把寶蘊樓的全部也開放,陳列的地方不夠,可推廣至傳心殿諸處;無論何人,只要納了很微的票價,就得進去自由賞鑒,使一般平民都受得到優越的美育的陶冶。
還希望陳列所的所員們學到一點商業上的常識,會得計劃如何可使遊人衆多,如何可使遊人滿意,如何可使遊人心愛的作品都有精美的印片買了回去,作永久的欣賞。這等的問題都解決時,便是政費拿不到,也未嘗不可因國民的同情而圖發展了。這是爲國家,爲人民,爲陳列所自身計都有益的事情,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意興去做?
古物陈列所是以奉天和熱河两处行宫中的物品成立的;听说从这两处运来的时候,已经失去了好多珍品;十余年来,巧偷索夺,又损失了许多。此外性质类似的,有以内阁藏书成立的京师图书馆,有以国子监藏器及内阁大库的档案成立的历史博物馆。它们规模既不大,经费尤艰窘,所以图书馆中冬天不能生火,夜间不能点灯,而博物馆庭户阒然,凄其无人,我们到底不能知道它算不算开馆备人入览。
自從廢除了清帝的尊號,從事點查清宮之後,我們很快樂,將來可以建立一個規模弘大的博物院了,每看報紙上登載的《點查報告》,何等的眉飛色舞!但細細的打聽他們的經費有沒有著落,總是用搖頭來回答。清宮的東西是極多的,遠在以上所說的幾個機關之上,若再沒有穩當的經費,便是將來多出一個放大的古物陳列所,預備做長期的巧偷索奪的資料而已;就是監守嚴密,絕無弊窦,也不過多出一個放大的曆史博物館,若存若亡,供遊人的憑吊而已!我們對于這種得過且過,毫沒有文化觀念的政府,真覺得填塞了滿腹的尤慮與悲傷。我們的麻木的國民呵,你們全都看得慣這種政府的措置嗎?你們也都毫沒有一點文化觀念嗎?可悲呀!可悲呀!
我原意做一個《憶錄》的小序,料不到一下筆之後竟收不住了,寫了這許多字。開頭說沒有功夫作文,卻已經在百忙中硬騰出可兩個半天的功夫了。我對于古物陳列所的意見原已積了好久,借了這個機會,許我傾懷一吐,非常的暢快,這是要謝謝西滢先生的逼稿之功的。
十四,四,四。
附:古物陳列所書畫憶錄(續)
例言九則
一,陳列所中簽題雖分朝代,而陳列次序並不按照朝代;今爲之編排。其無人名及有人名而查不到記載者,概列于一朝之末。
二,陳列所中簽題朝代間有錯誤,如標滕昌祐爲宋,標智永爲唐之類,今悉改正。
三,陳列所簽題人名,有書正名者,有書表字者,參差不齊。如《風雨歸舟圖》標爲李唐。《艾炙圖》標爲李唏古,其弊使觀者誤認爲二人。今悉改寫正名。間有正名不及表字之爲人易曉者,則書表字于正名之下,加以括弧。
四,陳列之卷子有全展開者,有半展開者。全展者得見其題跋,半展者則只見本圖而止,有無題跋無從知悉。故此錄中所記題跋人名極不詳備。
五,絹本與紙本,設色與墨筆,記憶中間不甚明了者,即贊揚缺去。
六,偶加的評語只是寫出我自己的感想;我不是美術家,所加的批評當然沒有客觀的真實性。請讀者諸君不要信任才好。
七,陳萬裏先生曾于七年九月,九年一月往看兩次,對于我所記錄的略有補正,今錄入。
八,狄楚青先生曾在時報上發表些批評,今就所見者錄入。
九,我這篇記錄不負正確的責任,因爲古物陳列所原沒有許我做正確的記錄。
十四,四,十六。

僧智永书《千字文卷》: 绢本,织青丝格。有王世贞跋。绢色不旧,王跋亦甚新,疑伪。
以上陳。
阎立本《职贡图》卷: 绢本。
周昉《麻姑仙壇記圖》立幅:絹本。圖首周昉自書《仙壇記》全文。
戴嵩《斗牛图》小幅: 纸本。装卷子。清高宗题记甚多。
无名氏《秋山红树图卷》卷: 纸本。山不施皴,可见山水画之原初状况。宋内府藏物。卷末有文征明印。卷端清高宗题"丽雅超群"四字。
以上唐。
徐熙《九鹑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题跋甚多。
滕昌祐《蝶戏长春图》卷: 绢本,设色。穹工极研。
黄筌《鹰逐画眉图》立幅: 绢本。无题署。明陈继儒考定为黄筌作。
以上五代。

巨然《山居图》卷: 纸本。墨笔。幅不宽。无题跋。
燕文《贵雪山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工细甚。
郭熙《蜀川行旅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有周密倪瓒等跋。万里记铁石语,谓此卷山作卷云皱,树枝均下垂,此其所以为河阳也。
郭熙《访碑图》大幅: 绢本。甚黯旧。
郭熙《关城晓行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
艾宣《匣子图》立幅: 绢本。设色极鲜妍。
李吉《果□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狄葆贤《平等阁观画记》云。"宋李吉画蔬果卷,所作荔枝紫茄等类,亦甚精工。此卷大小长短同林椿卷,与之对列;但用笔看色均较林卷稍逊耳"。
刘菜寀《群鱼戏荇图》卷: 纸本。墨笔;没骨法。画鱼极生动活泼之致。卷端有长沙李□□题"在藻之思"四字。
僧惠崇《春山晴翠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有崇祯初年董其昌跋。
蔡襄草书卷: 绢本。
蔡襄临钟繇卷: 纸本。幅不宽。宋大内旧藏。有董其昌跋。
蔡襄书《动静交相养赋》卷: 草书。有董其昌跋。
苏轼书《中山松醪赋》卷: 行书。有赵孟頫跋。

苏轼《与石湖治平寺禅师书》卷: 行书。卷首有东坡先生像赞,尾有赵孟頫,文徵明二跋。文跋考定为苏氏三十四岁所作。颉刚按,跋云两札,然只一札,疑经割裂矣。
苏轼《记文与可画竹》卷: 行书;体似颜真卿。有董其昌跋。
苏轼书杭州诗卷: 四卷中字数以此为最多,亦最工。题跋甚多,内有倪瓒题语。
黄庭坚行书立幅; 绢本。七律一首,为孙觉(莘老)书。
黃庭堅《梨花詩帖》冊:僞不可言。
晁说《秋塘戏鸭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画笔极秀逸之致按,晁说未详其人,恐系晁说之之误。
李公麟(龙眠)《击缶图》长卷: 纸本。墨笔。无署名。清高宗题诗有"写画不识不知态"及"卷后题者二十一家,鄙哉皆作颂圣语"之语。
李公鳞《山庄图长卷》: 纸本。墨笔。无署名。清高宗收得二本,定此本为伪作;然谓仅下真迹一等。真本储石渠宝笈中。此卷首有明李东阳篆书题端;跋有洪武初年牧羊山樵一通,董其昌一通。
李公麟《十八应真图》卷: 绢本。墨笔。
李公麟《七佛图》卷: 墨笔。实七幅,应装册者。
李公麟《观世音像》立幅: 墨笔。像端有文徵明八十一岁时所题字,细若蝇头。
王诜(晋卿)《渔村小雪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写雨雪蒙蒙然不止之状极佳。有赵孟頫,文徵明题跋数通,皆似伪作。
赵令穰(大年)《春山平远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
赵令穰山水立幅: 绢本。设色。
马贲《牧牛图》长卷: 绢本。图内牛二十余头,羊数头,牧童十余人,或卧牛背,或相搏击,或持竿驰驱,绝为主动。
米芾山水立幅: 纸本。杨万里题五绝一首云,《春江欲入户,两势来不已,小屋似渔舟,蒙蒙水云里》。按此幅无大内藏弄之印,且图边有近人(横云山人)新跋疑为加入陈列所者。
米芾《烟树云山图》卷: 纸本。有项圣谟跋。清高宗题,谓"纸不类宋,姑存之避暑山庄"。
马和之《山庄消暑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
马和之山水立幅: 绢本。设色。写春景。
马和之《五台胜概图》立幅: 绢本。设色。
李唐(唏古)《风雨归舟图》卷: 绢本。写风雨骤来时树枝摇拂,水波涌荡,舟子急欲傍岸,客急欲避雨,一种手忙脚乱之状,声色俱厉,令观者气慑。宋画之善为人情。吾于此见之矣,亦于此叹观止矣!董其昌跋,谓虽有火齐木难不肯易;并谓某处尚藏其稿本。
李唐《艾炙图》立幅: 绢本。设色。图内写一受炙之人蹲于地,旁二人力持其腕,一人踏其足而塞住其口,其后一走方医生支了药囊,俯腰为之施炙,一单子正张手撕揭膏药;受炙者攒眉张口,竭力挣扎,筋力俱尽,苦不可言。与《归舟图》同为全神贯注之作。
古物陳列所所員俞明有臨摹本,置于原圖之下。
蘇漢臣《嬰戲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寫兒童拜泥佛,極盡憨態。
苏汉臣《懋迁图》长卷: 绢本。设色。写衢巷间引车卖浆者流叫卖货物之状,以及弄蛇诸戏,儿童聚观之状,极真切。卖水人所推水车,格式与今日所见无二,足徵八百年来无甚进步
刘松年《二十四孝图》册: 凡二十四帧,每帧前半为刘氏所作图,后半为赵孟坚所书事略。图为绢本,书为纸本。按,此册陈列所签题《赵子固绘》,予察末页黄庭坚事为一帧,其屏风上有"刘松年造"四细字,而赵氏于事略之末题"彝齐居士赵孟坚书",是则刘画而赵书明矣。今改正。
刘松年《异方职贡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图约六七帧,亦应装册者。图中写吐蕃,波斯诸国朝贡之状;图后均附说明。
马远《仙严坐月图》立幅: 纸本。粗笔,不设色。
宋徽宗写诗卷: 纸本。以瘦金体书五律一首,极奇横之致。狄葆贤评,"笔势飞动,流转如意,洵为神品"。
宋徽宗《重圆图》立幅: 绢本。设色。幅不高。画猿猴母子相抱,又甲虫二,菜一本。以虫谐重,以猿谐圆,望南还之意也。

林椿《四季花鸟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凡分四节;写秋叶败枯状尤工。狄葆贤评,"林卷设色如新,精妙绝伦,题款字体确为宋人所书,真迹无疑"。
陈居中《茄子图》卷: 绢本。设色。精工甚。
方椿年《天女散花图》卷: 纸本。空白处悉填石青,状天上也。
赵孟坚《水仙图》卷: 纸本。墨笔。幅长约二丈。"赵子固印"乃朱画者,恐不可恃。
龚开(圣与)《钟馗移居图》卷: 绢本。写小鬼给事状,殊堪绝倒。有状况允明跋。
李相山水立幅: 绢本。李相未详其人,签题标名或有误。
无名氏画观音立幅: 绢本。
无名氏画行旅图方幅: 绢本。设色。画山甚古朴,旅人状若兵士。清高宗题,有"北宋近乎唐"之语。
缂絲畫崔白《一鹭榮華圖》立幅,
缂丝画《八仙拱寿图》三幅: 陈列所中陈列宋代缂丝画约有六七帧,未尽记。
以上兩宋。
趙孟頫《松陰飼馬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絕工美。有柯九思,倪瓒等題跋。
趙孟頫《成湯訪莘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趙孟頫山水卷:絹本。設色。有朝士六人,童仆十余人,似亦畫山莊者。極工細。
趙孟頫《竹院鳴泉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趙孟頫吳楚山水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
趙孟頫臨王大令帖卷:絹本。
趙孟頫書桑《寄生賦》卷:紙本。行書。賦中皆藥名。
趙孟頫書畫考經卷:絹本。畫白描,頗古拙,書法似弱,未知是否真迹。
趙孟頫書六體《千字文》卷:紙本。六體者,古文,篆書,隸書,章草帥,楷書,行帥。卷長四丈許。
趙雍(仲穆)飼馬圖立幅:絹本。馬極瘦削。
錢選(舜舉)並笛圖卷:紙本。楊維幀以下題跋者二十六家。
錢選《秋瓜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錢選《十六應真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
錢選《文殊洗象圖》卷:紙本。設色古淡。
李士行《江鄉秋晚圖》卷:紙本。題跋甚多。
王淵(若水)《秋塘立鹭圖》卷:紙本(?)。設色。筆墨奇縱。萬裏雲,"殘荷紅蓼,潇疏可愛"。
王淵《蓮池禽戲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幅寬約八尺。有極九思等題跋。
王蒙(叔明)山水立幅:紙本。題"山閣聽泉,松陰觀鶴"。
王蒙《寒林飛瀑圖》立幅:紙本。清高宗定爲僞作,謂瀑布從洞中分流,非大家筆法;筆致亦稚。
王蒙《太乙觀泉圖》立幅:紙本。嫌直率,疑僞。無題跋。
倪瓒(雲林)《岩居圖》立幅:紙本。
倪瓒《古木林石圖》立幅:紙本。
倪瓒山水立幅:紙本。清高宗題語,謂特遒整,與他幅不同。
倪瓒《萬壑泉亭圖》立幅:紙本。上三幅皆小幅,此較高。未署名。題者甚多。清高宗題"神來候也"四字。萬裏雲,"此幅雖狹而長,上半幅崇嶂疊巒,爲倪畫中所僅見"。
張中(子正)花鳥冊:絹本。設色。凡十一幀。
張渥《十八羅漢圖》卷;紙本。墨筆。
無名氏歲《朝百雀圖》立幅:粗絹本。設色。幅甚高廣。
無名氏《三陽開泰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大幅。
無名氏畫佛像立幅:絹本,已甚黯舊。設色。佛像如今喇嘛教所供奉者。
以上元。
王绎、倪瓒《杨竹西小像》,纸本 墨笔 纵27.7厘米、横86.8厘米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徐贲《眠雲軒圖》卷:紙本。墨筆。附有楊基自書記文,高啓自書詩。題跋有項元汴及沈總潛(奉勸)諸家。
王绂(九龍山人)秋《江返掉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永樂元年作。水波因光分別明暗,山皴作波狀,秀逸之氣撲人,非清代所有。
戴文。進《扁舟訪舊圖》立幅:絹本。有寶親王題。
明宣宗《子母雞》圖立幅:絹本。小幅。賜輔臣楊時者。
明憲宗《一圖和氣圖》立幅:紙本。畫"虎溪三笑事"。圖首書《一圖和氣賦》,亦憲宗作。絹本。楷書。
明憲宗《冬至一陽圖》立幅:紙本。
沈周(石田)畫鸠立幅:紙本。筆致灑脫。自題五絕一首雲,"空聞百鳥群,啁啾度寒暑。不如枝上鸠,聲聲能喚雨"。
沈周《崇山修竹图》立幅,纸本。幅狭长。题识有吴宽禑狒干家。沈自题云,"原与马柳之,嗣归以规"。
沈周《桐陰喚鶴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周臣(東村)山水立幅,紙本。墨筆。
唐寅《震澤煙樹圖》立幅;紙本。小幅。爲耿敬齊作。自題七古一首。圖中寫煙水迷蒙之色極佳。狄評。"用筆沈著而有精采。"
唐寅《圖茶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畫二人就茶擔飲茶狀。
唐寅《采蓮圖卷》:紙本。極娟逸之致。圖後附有文彭(三橋)草書《采蓮賦》,項元汴(墨林)《仿唐子畏采蓮圖》。
唐寅《煎茶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
唐寅《溪閣閑憑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
唐寅《采菊圖》立幅:紙本。畫陶潛故事。
唐寅《山莊水村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萬裏極愛之,謂是子畏最精之作。
仇英(十洲)《煉丹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極濃重。
仇英《西園雅集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小幅。董其昌題雲,"放趙千裏畫,減作小幅,缺去二女奴銀鬓翠飾,殊爲莊雅。惟並陳碧虛道士,秀法師而無之,不成高會耳"。清高宗題語非之,以爲事在雅,不在人數,香光之議著相耳。
仇英《寶繪堂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大幅。畫王诜集客校論圖畫故事,威儀甚盛。所展開之卷軸,皆爲之小圖,絲毫不苟,仇英山水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仇英《仙山樓閣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淡雅。畫首有陸師道楷書《仙居賦》。
仇英《群仙祝壽圖》方幅:絹本。設色。樓閣凡四層,精工甚。
仇英《靜境幽情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圖中人或垂釣,或放紙鸢,或下棋。
仇氏(仇英女,號杜陵內史)《觀音大士像》立幅:筆致高雅。
文徵明《松陰高隱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與沈周《桐陰喚鶴圖》極相似。
文徵明《古木寒泉圖》立幅;紙本。設色。用筆之挺秀,布景之雅潔,令我徘徊而不忍去。
文徵明山水山:紙本。墨筆。幅不廣。凡七幀。筆頗直率。未知是否真迹。有周之球陸師道對題。
文徵明草書大幅:懸武英殿正中。以爲台座所阻,不得近觀,未知所出者何也。
文徵明小楷卷:紙本。《書古詩十九首》,《歸去來辭》,《陳情表》及長詩一篇,合裝一卷。有項元汴收藏印記。
文徵明臨王義之《潭貼》冊。
文徵明《感懷石田詩》卷:紙本。自署"門人"。
文徵明行書立幅:紙本。高約九尺。書七律一首。筆姿奇縱。
文伯仁(五峰)《萬壑松聲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
文伯仁山水立幅:紙本。
沈仕(春門)《青山紅樹圖》立幅:絹本,設色。
陸治梅花《水仙山茶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彭年題詩三首。清高宗步其韻,謂梅實杏花。
袁尚統《寒江放棹圖》立幅:紙本。
李翠蘭《淵明事迹圖》卷:紙本。寫陶潛四十一歲至六十二歲事迹,凡十余葉。翠蘭,萬曆中女子,永安人。
莫雲卿草書立幅:紙本。
王維烈《芙蓉秋鴨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

吳彬《十八羅漢圖》卷:絹本。設色。
吳彬佛像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
董其昌仿古山水冊:凡十八幀。紙素並用,幅廣亦有參差。墨筆。幀左皆自爲題記。第一幀自書"小中現大"四字。第二幀至十八幀,仿巨然,董源,李成,範中立,王蒙,趙孟頫,倪瓒等筆法作畫。
董其昌《夏山欲雨圖》卷:箋紙本。墨筆。圖後書白樂天詩一首,與所畫無關;清高宗因疑爲僞。萬裏以爲不然。
董其昌山水小冊:紙本。恐不可恃。
董其昌山水卷:紙本。有陳繼儒題字。
董其昌寫《金剛經》長卷:紙本。行書。爲某僧乞刻石而書。
董其昌臨潭帖卷:紙本。不佳。
董其昌尺牍卷:紙本。凡三通。
董其昌行書立幅:絹本。書七律一首。
鄭重《無量壽佛圖》立幅。
沈旭《達摩圖》立幅:萬裏雲,"全身衣均赤染,極古雅"。
汪馳山水立幅;馳字或誤,待考。
無名氏《獅子林圖》卷:此萬裏所見。
無名氏《洗牙象圖》卷:紙本。設色。畫中婦人抱小兒,四天王旁立,又有舞者,疑寫佛降生時情狀。人面塗粉已變黑。
以上明。
王鑒山水立幅:紙本。墨筆。署"染香遺老"。
陳洪绶畫壽星麻姑像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
鄭簠草隸立幅:紙本。書七律一首,題"醉後一日爲楊巨源書"。
王淵《春遊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恽壽平《瑤圃九華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恽壽平《藤蘿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幅甚高廣,與郎世甯《嵩獻英芝圖》相匹。
恽壽平《牡丹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恽壽平《雲峰靜會圖》立幅:紙本,設色。山木娟秀,且別陰陽光,甚可愛。
恽壽平仿古冊頁:紙面。計八幀。萬裏所見。
冷枚《東升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畫雙兔。萬裏雲:"頗有西洋畫氣息"。
冷枚《養正圖》冊:絹本。設色。凡十二幀。皆圖足備鑒戒之人事。事實,張若霭書。
黃應湛《陋室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寫《陋室銘》于上。
王原祁《秋林遠岫圖》立幅,
王原祁《山水立幅》三幅:以上四幅,皆絹本,設色。
王原祁仿古山水冊二冊:一冊十幀,有題署。一冊十二幀,無題署。二冊皆紙本。
黃鼎(尊古)《山陰印壑圖》卷:紙本。墨筆。仿倪瓒法。
丁觀鵬《照盤嬰戲圖立幅》:紙本(?)。設色。與蘇漢臣《嬰戲圖》媲美。然水中面影太清楚,與實容無異,似察理不深。
丁觀鵬《斵琴圖》卷:紙本。設色。仿宋人筆。
丁觀鵬《十八羅漢圖》立幅十八幅:絹本。設色。
丁觀鵬畫觀音立幅:紙本。深紫地,描金。工細甚。
丁觀鵬畫佛像立幅:同上
丁觀鵬畫喇嘛教佛像立幅二幅:設色。
郎世甯《嵩獻英芝圖》立幅:設色。參西洋畫法于中國畫之中,極奇偉。以松代嵩,以鷹代英。雍正二年作。
郎世甯《甯香妃戎裝行樂圖》鏡架一座:油畫。半身。已稍黯舊。所員俞明有臨摹本。
郎世甯《萬壽長春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甚類中國畫師之筆。萬壽,菊名也。
郎世甯獵犬圖冊:紙本。設色,凡十幀。圖中獵犬均似外國種,九幀捕物,一幀狀休息。萬裏雲:"畫犬極生動,有逐兔者,有逐野豬者,有追鹿與之並行者,有立水中逐水禽者,有追免已及將銜之者;又寫二犬逐虎,一犬噬其尾,一犬昂首撲之,獰猙其態,極凶猛之致"。
阿爾粺畫後倪立幅二幅,
阿爾粺畫虎立幅二幅
阿爾粺《松臯立鶴圖》立幅:以上五幅,皆絹本,設色,畫狡猊及虎。筆勢沈雄豪壯。阿爾粺未知何時何地人,姑附于郎世甯之後
艾啓蒙畫馬立幅二幅:絹本。設色。一飛霞骝,一同吉黃。有王傑題詩二首。艾啓蒙亦未詳其人,疑漢族畫師總無此魄力也。
高其佩《海天出日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寫旭日初升,山頂數百人聚觀之狀,甚有精神。
高其佩《仙山樓閣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頗濃重。
高其佩花鳥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寫鵲鹑燕鴨等羽毛絕工。
朱倫瀚山水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寫秋林。
朱倫瀚指畫松鶴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如張旭狂草,神氣飛動。
李世倬山水立幅:皆絹本,設色。一幅寫春景。
陳書(南樓老人)《長松圖》立幅:紙本。略施赭色。自署"陳氏錢書"。屋外三百年古松,筆致高簡。清高宗題語甚多。
弘旿山水立幅二幅:皆紙本,設色。
永瑢(清高宗第六子)《荷亭消夏圖》立幅:
永瑢《仙嶼探春圖》立幅,
永瑢山水六幅,以上八幅皆紙本,設色。
唐岱山水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仿黃公望。
余省花卉立幅。
徐揚山《齊對奕圖》立幅,
徐揚山《莊讀書圖》立幅,
徐揚仿黃公望山水立幅。
張照草書立幅,
張照臨董其昌行書立幅:以上二幅皆箋紙本。
張照草書立幅:在武英殿。
錢載《菊石圖》立幅。
鄒一桂《歲寒三友圖》立幅;紙本。墨筆。
鄒一桂花卉立幅四幅:內墨筆一幅,設色三幅。
董邦達《魚村野釣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董邦達畫觀音立幅:設色。周身圍萬字紗,極工細。
董邦達,鄒一桂,蔣溥合畫《三友圖》立幅:董畫松,鄒畫梅,蔣畫竹。和清高宗詩甚多。
錢維城《泉林雨景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
錢維城《春喜圖》立幅:設色
錢維城《五君子圖》立幅:五君子者,松,柏,梅,蘭,水仙也。
錢維城畫菊立幅:設色
張雨森山水立幅二幅:皆絹本。設色,
張雨森花鳥立幅:設色。畫白鷹。
張宗蒼山水立幅三幅:皆設色。一幅有宗蒼沒後清高宗題語。
關槐《群鹿圖》立幅。
關槐山水三軸:皆設色。
方琮《秋山行旅圖》立幅,
方琮山水立幅:以上二幅,皆絹本,設色。
汪承霈畫蜀葵立幅:絹本。
汪承霈《玉祝三豐圖》立幅。
汪承霈《月下梅雪圖》立幅:圖絕工,真似月下所見沾雪之梅。
金廷標《擔柴夜歸圖》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有清高宗題詩。所中原標"負販圖",似誤。
金廷標秋山行旅圖立幅:紙本。設色。
金廷標《仙蹤欽伏圖》立幅:絹本。設色。寫降龍伏虎之故事。
金廷標畫觀音立幅:設色。幅頗高。
姚文瀚《勘書圖》立幅,
姚文瀚《鍾祥衍慶圖》立幅:以上二幅皆設色人物。
鄭大進《嵩山圖》屏,
鄭大進《衡山圖》屏:以上二幅皆絹本,設色。
汪□《富貴長春圖》冊:絹本。設色。凡二十二幀。
無名氏《耕織圖》冊:耕織各二十三幅。康熙時原繪,乾隆時重繪。
缂絲畫《極樂世界圖》:高大華麗。
蔣溥妻《□氏繡佛像》。
裘曰修之母王氏繡清高宗畫佛像,並書《心經》全文。尚有繡品多種,未及記。
織絨人物壁衣四幅:所圖皆西洋故事。萬裏雲:"恐是當時外國饋贈之物。"
以上清。
颉刚案,文华武英两殿所见书画,略尽于此。文华殿中余书画外,尚有刺绣屏,挑纱屏,织绒屏,刻檀屏禑狒干事,不悉记。
萬裏于七年九月往觀時,適陳列扇面,據雲,有仇英,文壽,李流芳,劉墉,董邦達,董诰等書畫扇甚多,皆甚精。







發表評論 评论 (2 個評論)